言情小说网 > 听说我善良可欺 > 第60章 考察

第60章 考察


距秦简音将众商户请到州衙议事那回已经有段日子了,各县官员倒还算配合,心照不宣地请了大商户们去他们当地看看情况,问一问有没有什么适合交付了做买卖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有知县像秦简音当初那样,下乡去问农户本地适合栽种什么作物。

        到底有缺少经验的原因,众人一开始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,除了青石县,其他地方的知县是各处搬救兵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有些眼馋青石县种的各类作物,有样学样,却不加思考,往州衙里递了不合时宜的规划发展的文书,结果不出意外,文书被打了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无奈,只好亲自去各县实地查看。怎么说他也待过不少地方,掌管各项事务的时间和内容加起来,可能比大多数县官还要长。

        总这样自己一趟一趟地跑也不是个事,秦简音都开始认真考虑了,要不干脆从各县中抽调有才干的官员,一起组成个考察队,专门研究各地的实际情况,整合出资料后再学习研究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,有了经验以后,就不需要他操心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还可以联系其他州的官员,大家一起合作,让考察队能互相交流的那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想法在他于治下郗县蹚泥水时更甚。

        近来下了几场雨,郗县涨水,他担忧会发生洪灾,于是带人去当地看了看,其中有治水经验的官员说,这边最好还是要修堤坝,挖河渠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官员与秦简音的想法不谋而合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修筑堤坝之类的大型工程都要钱,这时候其他地方也急需钱粮,秦简音将商户们投的钱和府库中的银钱都搬出来,也匀不了这么多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他都在想了,要不干脆递折子回京,张口请陛下拨些钱粮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这样一来,他私下里联系商户的事,可能会被谏臣当作官商勾结的把柄。要是谁出来弹劾他,多不好啊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想得出神,一不小心栽进泥坑里,周围的官员连忙去扶他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用力将脚从淤泥里拔/出来,草鞋已经不见了,露出脏兮兮的脚丫子和一截淋漓着泥水的裤腿。

        郗县知县忐忑道:“秦知州,要不咱们先去歇歇?您也好清洗一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必,还是先去河道那边看看,总要蹚泥水的,晚些时候再清理也一样。”秦简音潇洒地一摆脏手,将自己的鞋子从泥里掏出来穿上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暴雨可不等人,早些勘察完涨水的情况,也好早些加固防汛坝,免得这片的百姓受灾。

        郗县离钟口城有点远,他这一去就是三四天,做梦都在泥地里艰难跋涉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容易勘察完涨水程度,他与当地官员简单商讨了有关防汛坝的建造问题,让官员先协调附近百姓撤离,承诺最晚后天就拨款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熬过这三个月就行了,三个月后,青石县的菌子和酱卖完,手头可以宽裕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现下衮州不少城县都跟着青石县学习,开始做各类酱,也不管适不适合,甜的咸的辣的酸的,凡是能入口的,都拿来试一试,总会有些意外的收获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带头人的秦简音拦都拦不住,只好又召集各县官员,苦口婆心地劝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咱们州里,单只做一类买卖,是不能长久的;单只弃农从商,也是不能长久的,虽说眼下只有个苗头,可万一管不住,遭殃的还是百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各县官员都点头:清楚,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想了想,加了一句:“放纵此类行为的,被州里查到之后,就削减给当地提供的财政预算!”

        各县官员小鸡啄米似地点头:清楚了!明白了!不胡搞!

        一个个的看起来不像是在敷衍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仔细盯着他们看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表示,自己和元州、兼州还有宜州知州都合计了,四个州挑一部分官员出来,组成个考察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过完中秋,那三个州的官员就来衮州学习,到时候,还望诸位表现好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组建考察队可是新鲜事,不用他提,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好事,铆足了劲要好好表现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当初秦知州可说了,各县如果有让考察队觉得有价值的项目,还能获得额外的款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僧多粥少。”秦简音笑眯眯道,“所以,只能用这种方法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虽说他厌恶苞苴之事,治下的衮州严禁官员贪墨,可在拨款的方面也是向州内上下官员说明了的,正常的税收后,除去上缴州衙府库、保留到本县府库的部分,若有存余,州里会以记账的方式,给官员们发放津贴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照昌国律法来看,这就相当于是知州在和商户做生意,而后多余的钱发放给治下官员。

        从知州的私库里拨钱给众官员,干干净净,可比什么见不得光的贪墨正大光明得多,当然更能调动官员们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还问过防风:“我这样做,陛下知道了会处置我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防风的回答很聪明:“不曾听闻律法处置散财的官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以往也没怎么出现过商户和官府一起赚钱,最后大家一起分成的情况,不说官商勾结,只能勉强将之算成商人之间合伙做买卖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一解释(其实等于瞎解释)秦简音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自言自语道:“看来以后万一我回京了,得向陛下说,要么严禁官商合作,要么放开官商合作,但是多收税,不然底下官员岂不是个个富得流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倒是不担心赔本的问题,因为可能目前整个昌国,他是头一个敢大张旗鼓这么干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防风: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墨也被秦简音塞进了考察队。

        要说哪里最能长见识,那肯定是跟着一众官员四处学习和考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考察队选拔的官员多是博学有见识的,秦简音还和他们打招呼,请诸位同僚多照顾这位晚辈的学业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自己深有体会,书本还是需要和实践结合,证据就是他的会试和殿试成绩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衮州渐渐入秋,和往年不同,今年春、夏季两回汛期都没有造成特别大的损失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方面是州中反复向百姓申明随意在山上垦荒的严重后果,另一方面则是州中大部分百姓被调动起来,参与进各项建设。

        有钱拿,有粮食领,土地还是他们自己的,种出来的东西也是他们自己的,只是叫他们配合州衙事务,有什么不乐意的呢?

        秋天可谓是丰收的季节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前青石县规划出的藕塘已经到了可以挖藕的时候,农户们下塘挖藕、卖藕,也有人趁着天气爽朗,将藕晒成干,统一交付商户运去外城卖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修通官道的先见之明便显现出来了,有了四通八达的官道,无论向什么地方运输农货都有一条好路,来往也方便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衮州虽然多山,水系也发达,却也不是不好修路,只是前面几任官员都不想揽这摊子麻烦事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现下州内各县的官道通畅了,运送农货省时省力,也免了不少额外的花费。

        算算这笔账,总而言之,横竖都十分划算。

        眼见着州里各式各样的农货朝外界大卖,秦简音的心情也是极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在砀县看了一圈,路过某村的打谷场时,还驻足看了一会儿。

        赶着秋老虎,天气炎热,农户们也不嫌晒,就着和风朗日勤勤恳恳地打谷子、扬谷子,空气里是稻谷混着尘土的气味,略有些呛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随行的官员们给秦简音报告本县的近况,说这是砀县规划的农粮区种出来的粮食。

        自秦简音上任之后,各县皆是如此,根据当地情况划分出农粮区、林区、果区、藕塘区等等,由县衙统一管辖。

        理论上来说,各地仍旧归原主,当然若是农户对划分后的区域不满,也可以找县衙协商调换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实在的,各县县衙的官员大约是自秦简音上任后最忙碌的一群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部分官员心中也有怨言,但是后来知道秦知州自掏腰包给他们增加俸禄,官员们便没什么可抱怨的了——也没有多累嘛!

        无非是多了几笔账要算,多了些百姓来县衙问事,有什么打紧!他们的薪资俸禄可比隔壁州的同级官员们翻了一番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捱过最初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之后,现在明显比从前轻松了许多。统一划分,既方便管理,也好掌控全局,时节到了还可以欣赏治下的景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少乡民都表示,他们在果区、藕塘区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偶遇过本地父母官,有时还有别县的官员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得多了,似乎老爷们也比以前显得亲切多了,还有胆大的农户跟知县打招呼,给主簿说亲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秦简音就不清楚了,他太忙,还没遇见过这种事。

        砀县的官员道:“秦知州,下官领您去个地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看那官员神秘中带着些得意的表情,心生好奇,便由着他带路。

        七拐八拐的,一行人到了个磨坊那儿,一些人将长成的老藕洗干净、兑水、磨成藕浆,大伙干得热火朝天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官员见秦简音不明所以,兴高采烈地向他介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前些日子本地一个老农无意中弄出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名老农用藕磨成浆,漂洗后晒成干,再磨成粉,放滚水里一熬,十分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早在去年青石县分区种地时,他们砀县离得近,县衙的官员便也跟着学了一手,搞了个藕塘区。

        等秋天收获时,找了青石县合作,卖藕卖得倒也还可以,所以今年也接着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秦简音没参与进去,只是听过一耳朵,当时他正准备州试,县里的事情经手的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官员介绍完了,还让人端了碗做好的成品给秦简音尝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碗东西呈糊状,有些烫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简音舀起一点,吹凉了,抿在嘴里细品,有淡淡的香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咂摸出一点滋味后,提了个建议:“放些糖在里头,味道应当会更好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您和下官想到一块儿去了!”那官员激动道,“还可以放别的什么进去,蜜饯啊菌子啊,爱咸口的放咸酱,爱吃辛辣的搁辣酱……都成!”


  https://www.xxyanqing.net/book/29349065/57785575.html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xxyanqing.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xxyanqing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