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鲜红翠绿半尘埃 > 第198章 第一百九十七回人多话反衬腹内空物寡言各自循其道

第198章 第一百九十七回人多话反衬腹内空物寡言各自循其道


世乃时间也!界乃空间也!二者构成万物无穷变化的世界,万物的位置在不停的变化,各自的状态也在不停变化。阳明说过,圣人之道,惟精惟一。一者不能两分,可林桑曾经多次说过,学问对社会的影响往往不取决于创造它的人,而取决于解释它的人。比如孔子说的是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。意思是君臣父子要各尽本分,这就意味着孔子所描述的责任架构是二元的,而非一元的。物有阴阳,人有男女,君臣父子就好比一阴一阳,阴阳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,而是两者相互依存、相互依靠的。可现实与想象总是有些不同,比如二元结构责任制听起来似乎很合理,但这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,没有这个基础上,二元结构就难以维持。

        前文曾经打过比方,通过考试,聪明人被集中到了一起,他们听成了团伙,那些被剩下的人只有上当受骗的份儿。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根据一些人的看法似乎要比猴子与人的差距还大。二元关系如果变成了一强一弱,情况就变了,像阳明这样的聪明人就会告诉那些如同蝼蚁一般的人,那有什么二元结构嘛!我们之间是不分你我的嘛!我得到了就如同你得到了嘛!又好比某一部电视剧所描述的那样,新宫修好了,为了恭贺乔迁之喜,大家纷纷上贺表。在这里讲一个故事,海刚峰本是举人出身,按照一般的惯例,这种出身,能够以知县的身份致仕,那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。海刚峰试图的起点是很低的,但他干的非常认真有声有色,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做官格言。即小官大做、闲官忙做、俗官雅做、男官女做。

        海刚峰的情形属于小官大做、闲官忙做。不仅如此,他清廉的程度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。正因为他的表现如此的与众不同,才让上面注意到了他,不但很早就被提拔做了知县,还给他一般二甲进士才有的待遇,对于这样的恩遇,他是非常感动的,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,他不顾身家性命上了一道奏疏,全是尽了作为臣子的本分。他本来想的是自己很快就脑袋搬家,要不就是皇帝痛改前非,开创不朽治世。结果出现了第三种情况,皇帝一没有下令杀他,二又拒绝释放他,再过一段时间,皇帝就驾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他知道皇帝没几天活头了,他还会上这一道奏疏吗?大概率是不会了。所以当他得知皇帝驾崩的消息,一点也没有劫后余生的感觉,相反他一下子崩溃了。海刚峰不算是特别聪明的人,所以考中举人已经是命运格外在照顾了。进入那个由各种聪明人组成的群体,他显得格格不入。但最后的选择是有一点愚昧的。同时也是非常赤诚的。这种状态在一般聪明人身上是看不到的,当你发现自己可以轻轻松松的利用别人、欺骗别人、控制别人。让别人像为自己争取好处一样给你输送利益,聪明人似乎应该感谢上天赐给他这么多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二元变一元,就是二元责任制经过强势一方的解释,弱势的一方就会逐渐忘记自己原来也配享有权利,而强势的一方原来也有义务。切勿以为弱者是应该被同情的。在生活中你能接触到的彬彬有礼的往往是社会上的体面人(强者),没有办法自强的人,他的三观肯定是扭曲的。这种二元论,放在心学的体系当中,会不会显得不合适呢?域外一定是有科学的,域内在传统时代身体也有所谓哲学呢?前文书曾经提到过,哲学家与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圣人大不相同。一个哲学家,未必就比普通人高尚,圣人则不同,他是那种人们只要一提起就肃然起敬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域内把苏格拉底说成是孔子一样的人,域外的人把孔子说成哲学家,这些都大错特错。你提出一种哲学,随着生产发展、技术进步,你的哲学被超越,甚至被完全推倒,这是高概率事件。如果你的德行成了耸立在历史长河边的一座丰碑,如果你的事功让后人持久收益,你说过的话,成了德行和事功的不朽证明,在这种情况下,你当然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价值变淡。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,传统时代所说的圣人,绝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哲学家。道作为一个概念是何人提出的呢?以作者浅薄的认知,应该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。道不是主观,也不是客观,因为人本身就是物,而万物都是一体的,所以向内求道,求觉悟是方便法门。

        孔子说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!”除此之外,在赵宋之前,儒生对个人悟道几乎没有讨论。史书也没有记录孔子、孟子悟道的细节,不过在《庄子》反而记录了一些关于孔子和颜回悟道的情况。悟这个概念的出现主要是佛法的传入发生的,宋儒受到了佛法的影响,所以赵宋大儒不少都有悟道的记录。孔子也在苦苦求道,至于他在何年何月真正得道,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。不过可以推测,孔子在七十岁以后的状态,特别像是悟道之后的状态。孟子有没有悟道,今人对孟子应该不是特别熟悉,按照史书记录,他活了八十多岁,居然比孔子还要高寿。

        孔子有求道之心,其它儒生就不好说了。至少汉儒的特点就是这样,所谓五经博士,不是一个人精通五经,而是每个人只专注于一部经。所以汉儒的学问做的很细,这个时候文法吏与儒生合流,意思是文法吏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家开始治经典,儒生为了变成实用型人才,开始钻研文法。林桑做梦都在想着觉悟,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,觉悟到底是真是存在的开始破茧成蝶的瞬间,还是纯粹有人故弄玄虚为了吸引人们关注呢?因为林桑本人没有觉悟过所以没办法证实这一定,也无从就否定,每个人当天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进行判断,下回分解。


  https://www.xxyanqing.net/book/65089741/54460871.html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xxyanqing.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xxyanqing.net